Monday, July 20, 2015

那達慕Naadam

那達慕門票,是賣給外國人較貴的
2009年之後,這是我第二次參加蒙古的那達慕。
那達慕像是蒙古的國家運動會加上國慶日的感覺,在每年七月中左右舉辦,官方放5天假,那幾天連市區的商店餐廳都歇業,舉國上下大肆慶祝。那達慕一共有三項比賽:射箭、騎馬、摔角;另外在烏蘭巴托的話,會舉辦最大的開幕儀式,在容納幾千人的運動會場中,有傳統舞蹈、音樂、馬術等等的大型表演,總統與各首長也都會出席。在那達慕的那段時間,也是蒙古一年中的觀光旺季,在烏蘭巴托大街上隨處可見金髮碧眼的臉孔。
今年的那達慕表演,褒貶不一。雖然我也只能拿2009年的演出跟今年的相比,但很明顯的,今年的表演增加了許多現代的意象。2009年在我的印象中,除了一整排的蒙古各式傳統服飾、傳統音樂舞蹈,然後就是最吸睛的馬戲團馬術表演。而今年,雖然也有傳統音樂、舞蹈,甚至演出了音樂劇式的成吉思汗出征;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段展示蒙古歷史進程的排舞,從著傳統服的女孩兒們跳著模擬老鷹的傳統舞開始,到最後換成工廠服、演出共產時期的地方工人染布的情景,中間還岔出了一輛輛老爺車載著蒙古人展出當時的服裝。不少外國及蒙古友人十分不欣賞這段演出,直說很無聊。或許對他們來說,跟蘇聯相關的種種是他們想要忘記的,或者他們所期望的「蒙古」,就是要看到那些所謂的「傳統」表演;但是我其實非常喜歡這段演出,對我來說,這段演出代表著蒙古人終於可以正視他們的近代歷史,不再一味地展示華麗但沒什麼意義的馬術或軟骨功。

排舞
老爺車進場
那達慕上的蒙古國旗傘
十分忠實地呈現了全球地方化(Glocalization):
那達慕可樂瓶
今年的觀光人潮,據當地人說,覺得遠不如往年來得多:在大街上遇到外國人的比率低了很多,那達慕會場的座位也沒有坐到全滿。這都跟種種政府政策有關,聽說像是今年初許多外資公司的合約到期,蒙古政府就直接撤銷這些公司的許可證,等於是半強迫地趕他們離開。蒙古普遍對外資反感,許多政府官員都直接表態不支持外資進入,但矛盾的是,蒙古經濟的的確確就是依靠著外資(主要是礦業)的支撐。

Is Mongolia really in danger of changing its national currency?

此次赴蒙古,我也和一位熟識的旅行業者Keith聊到此事,他表示,身在蒙古這幾十年,有些事情真的是一直以來都沒有改變過。他的旅遊公司StoneHorse Expedition & Travel將旅行和環境保護結合,除了接待外國觀光客深度體驗外,也一直關注於地方水資源的保育、環境再生與減少污染。對於蒙古無差別的自然資源開採,他抱持著十分反對的態度。現在諸大國對付蒙古與其他自然資源產地一樣,就是打壓他們的發展,如此才能以較便宜的價錢取得這些資源;依照現在的速度繼續開採,他估計不出30年,自然資源就會彈盡援絕,到時候沒有其他產業支撐、散盡資源爹不疼娘不愛,蒙古會急遽地跌落谷底。但是現在的蒙古還沒有意識到這些,也沒有考慮培植其他產業,只看到買賣礦業的立即收入,而一味地選擇這較簡單卻只是在吃老本的方法維持國家經濟。Keith也說到,去年的觀光宣傳預算,蒙古將它全部投入一個柏林的商業旅展,而拒絕了他朋友的觀光紀錄片拍攝申請;他這位朋友不僅得過兩、三個世界知名的紀錄片比賽獎項,也是幾個旅遊頻道的節目製作,她的影片在網路上都至少有上萬的點閱率。蒙古政府不補助這個拍攝申請,卻一下把經費全都投在一個對象是生意人、幾乎沒機會來蒙古的商業旅展,實在沒有考慮到客層的需求,也沒考慮現實實用性。
一起唱歌吧!(舉)
2015年底,蒙古政府更祭出了一項政策:由於蒙古將於2016年舉辦亞歐會議 (Asia-Europe Meeting),所以自201611日起,原有的42個赴蒙免簽國,為了「安全疑慮」,全部都取消免簽。(來源:http://ubpost.mongolnews.mn/?p=16976看到這裡,我忍不住又翻幾個白眼。憑蒙古特殊的自然與歷史、現階段又缺乏基礎建設的狀態,除了開礦外另一個比較容易的發展方向,其實就是觀光。在全球都在拼觀光財、拼命簽免簽協定的21世紀,蒙古居然貿然取消了所有免簽。說到底,他們大概只是想藉著亞歐會議,賺這些一定會來的外國遊客的一筆簽證費,卻沒考慮他們這樣做,等於是降低了其他更多觀光客來蒙的意願。
我並不是學政治或經濟的,但是連我都看得出來,蒙古現在的問題,就是不珍惜現有資源、不認真與外國尋求對等關係的合作,短視近利不求長遠發展,只知得過且過。2016年初又將面臨一次大選與政府改組,真心希望蒙古能夠成為一個愈來愈好的國家,也不枉那麼多人投身愛她。


Tuesday, February 17, 2015

2015羊年快樂(與兩則新聞)

2015忽溜溜地悄悄到來,只不過過了兩個多月,蒙古國的新聞版面卻不大平靜。

第3百萬新生兒的滿月照(來源: Medee.mn)

今年發生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在1月底,蒙古喜迎第3百萬的蒙古人口的誕生。這個出生於蒙古南戈壁省的女嬰,家裡是尋常遊牧人家,爸媽僅僅23歲。因為這個女嬰的誕生,他們家得到一筆獎勵金,以及位於南戈壁首府,達蘭扎德嘎的一間公寓。在沸沸揚揚的大喜事中,卻又出現些有趣的地方。在消息發出的第一時間,本來他們得到的獎勵金有7千萬蒙圖(約等於台幣117萬元),但沒過幾天,各省份紛紛出現不平的聲音,因為後來統計,在蒙古同一天出生的嬰兒,共有29個。於是,最後政府決定將這7千萬蒙圖均分,1個家庭得到2百萬元。但不管怎樣,這個最後取名為「蒙兒」(Mongoljin)的南戈壁小女嬰,仍是得到最多的媒體目光。
人口過少,一直是蒙古無法快速發展的原因之一。對於第3百萬人口出生的大肆慶祝(直到出生後1個多月,媒體仍舊不時地報導嬰兒以及這對小夫妻的消息),除了顯示蒙古對於本國人口數、以至現代化的期盼外,或許也期許新生命誕生的好消息,能夠激勵近年來幣值持續下跌、國際信用下降,民生物價卻一路水漲船高的蒙古國。

Kapla於蒙古法庭中(來源: Medee.mn)

第二個引起我注意的新聞,則是從2014年底至今,仍在進行中的一項官司。主角是一個美國商人Kapla,他與他的兩個菲律賓合夥人,因為稅金的問題而被監禁。由於這之中牽扯到許多經濟跟法律的問題,我沒辦法完全了解其中對錯,因此以下引用幾篇國際與蒙古國內的評論和新聞,Kapla的家人和蒙古妻子,在FaceBook也成立有一個粉絲頁(Free Justin Kapla ),若有興趣,可以繼續追蹤這件事的發展。


ikon蒙古國評論新聞: БААБАР: Бид дээрэмчдийн өлгий юу,гадны тоглоом уу?! (我們是強盜之國,還是外國人的遊戲場?)

對於投資的商人來說,蒙古說實在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對外國人的敵視、信用度的低落、嚴酷的天氣、不便利的城市環境有許許多多理由,讓人打退堂鼓。當然,蒙古身為未完全開發的處女地,其豐富的原物料:礦產、羊毛、肉品等等,依舊吸引了不少外國人來此投資。
投資理財自然有風險。但是這個國際事件的發生,就算這幾位外國投資者有不對的地方(而且就我讀到的,在蒙古審判的時候也有問題:法庭過於一意孤行、沒有尋求國際法律裁定),這樣一搞,外國投資者進入蒙古的意願,會更降低。就像幾篇評論說得,如果沒有營造出安全的投資環境,蒙古最終會面臨鎖國的窘境。在光速發展的現代,蒙古的態度勢必得要改改。只是改正的速度,能不能追上全球流通的速度,絕對直接影響著蒙古自身的發展和未來。

..“This case sends a message to foreign investors that if they want to do business here, they have to play by Mongolian rules,” says Munkhdul Badral Bontoi, a market analyst in Ulan Bator...

... “Never mind whether foreign capital can succeed here or not, but if a foreigner can’t feel safe doing business here, we might as well close off the country to the entire world”...


年節將近,蒙古的傳統新年:白月Tsagaan sar,在2/19也即將到來。蒙古的傳統算法上,除了12生肖動物外,還有屬性。今年2015,在蒙古則是藍灰色羊年(khukhugchin khoni)。在年節中,雖然習俗不盡相同(可以參考我2012在蒙古鄉下過的新年),但是為新的一年祝福、祈求的心情,卻都是一樣的。在這裡,也不免俗地希望,2015新年新氣象,不管是在台灣、蒙古,還是全世界,能夠免去不幸、少掉戰爭,向著正向的未來邁進。

新年快樂,Saihan shineleerei

蒙古2015年的黃曆封面

Monday, October 13, 2014

[讀書心得] "Hearing Birds Fly" & "Wild East"


Hearing Birds Fly: A Nomadic Year in Mongolia
Louisa Waugh, Little Brown Book Group(2003)

Wild East: Travels in the New Mongolia
Jill Lawless, ECW Press(2000)

最近看完了這兩本都有十年歷史的旅遊札記。 “Wild East”其實已經看了很久,2011在蒙古的時候,就已受人推薦,並拿到書。只是一直都以非常緩慢的速度閱覽。隔年回到台灣寫論文、翻期刊的時候,這本不鹹不淡的小書伴隨著我,讓我時不時想到在蒙古的種種。 “Hearing Birds Fly”則是近日在圖書館找到的,也是本不重的小書。都十分適合睡前、行車、旅途中閱讀;若是想認識旅遊書、旅遊節目以外的蒙古都市和地方,也是十分推薦。
看完這兩本書,只有一個感嘆。十多年了,十幾年前的蒙古,看起來跟現在似乎仍是沒甚麼差別。

先來說說 “Wild East”。作者Jill Lawless1990晚期進入蒙古工作,職業為新聞記者。90年代的蒙古,剛脫離共產政治、進入民主。在許多方面,這裡仍是一個共產思想社會;但是嗅到自由貿易經濟商機而致富的商人,亦不在少數。做為一個外國人、又是記者,作者以西方人的眼光和感性,寫下一篇篇切合當下蒙古社會與她個人感觸的短文。這本書的每一章節主軸,是她的訪談、蒙古的傳統技藝、四季的變換等等,除了她自己的感受外,也參差了歷史常識、社會時事、經濟、傳統知識。在看她邊以感性的筆觸寫下心情外,邊能在理性的篇幅中學到對蒙古的知識,而作者很好地把這兩者融合。但是她的書中我最喜歡的,還是她描寫心情的部分。她並不諱言討厭肥肉、不理解緩慢的公務員態度、對零下40度的低溫感到厭煩這些文化衝擊,作者很忠實地寫下自己的感想,卻也以一種幽默、半自嘲的方法,化解衝突,並讓讀者感到有趣。雖然有這麼多不適應,但是到了最後一章,作者即將坐火車離開烏蘭巴托時,寫下了這一段:
「這實在非常奇怪。當你在蒙古的時候,你總是希望你在別的地方、夢想擁有這些在蒙古得不到的東西-宮保雞丁、永遠可以用的熱水、大麥克。總是希望在其他不用一直擤鼻涕的地方、少點稜稜角角的國家。
但是,當你發現你在亮得無法睜眼的烏蘭巴托清晨,站在火車站,看著巨大的『莫斯科-蒙古』綠色柴油火車駛進月台,對著成批的蒙古人和他們龐大的行李吹響汽笛-那麼多的行李!然後,你發現你自己想要抵抗它。
至少我這麼想了。突然間我感到一股無法言喻的焦慮感,突然間想要擠過人潮、離開火車、走出車站、回到街上。再攔住一輛計程車、坐進寬敞的座位,並且請駕駛開過瀰漫塵土、泥濘的城市,回到第十二小區、第一棟、公寓四十二號。我的家。」
當然,最後還是沒那麼戲劇性;作者還是坐上火車、離開蒙古,回到她在倫敦的「家」。她這一段的描述,卻恰恰和我離開烏蘭巴托時的感受,一模一樣。雖然是這麼個擁有許多不便的國家,但還是想要留下、想著下次再來。

“Hearing Birds Fly”的作者亦是一個記者。她在21世紀初陰錯陽差地到蒙古烏蘭巴托教書,之後更是靠著朋友的朋友的關係到西蒙古的小村落Tsengel去教英文(是說她的機緣來得也太容易了吧!)。這本書主要描述了她住在Tsengel村的生活,以及到蒙古同事的鄉下家裡過年、工作的種種。這本書相較於前者,可能更容易閱讀,因為每一章節都是敘事性地、以第一人稱講述發生在她身上的故事,用字遣詞也相較之下更簡單易懂。我就曾在吵雜的酒吧、喝著調酒微醺的同時閱讀此書,還可以完全吸收。不過就因為她處在偏鄉、生活簡單,敘述中因此沒有帶入甚麼社會時事或歷史,較多著眼在她跟鄉下人的接觸、磨合,以及生活中有趣的事物。
稍微覺得可惜的一點,是作者竟然沒有描述她教書的過程。2012年初,在我進到Moron省的Tsagaannuur村旅遊時,同行的外國友人前去的目的之一就是教授那裡的小學學童英文一個禮拜,以及教導當地的英文教師如何教英文。在那時候聽及友人講述,就已覺得初等教育的加強在蒙古偏鄉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2012年,那裡的小朋友用的課本還需要影印、共用;那麼2003年的西蒙古,距離烏蘭巴托更遙遠的Tsengel,學校的資源、小朋友的學習環境又是怎麼樣?這點作者身為去當地教書的老師,居然沒有提到。
不過我想,這本書重要的地方,還是在作者內心的轉換過程吧。像是本來吃素,在鄉下默默自動轉換成吃肉模式;受到性騷擾的時候用蒙文辱罵對方;還有愈來愈熟稔的農牧工作。其實在看得時候,時不時想到自己。因為雖然相較於前本書,少了順便吸收常識的機會,但是由於她強烈的第一人稱筆觸,加上同是隻身女生、又喜愛蒙古鄉下,不由地感同身受。常常想著如果是我碰到這些事情,我會怎麼做。不似前書的較中立、常常抽出個人來撰寫,本書正是因為它的個人化、簡單,反而讓讀者更容易進入。


一言以蔽之,兩本都是非常棒的蒙古入門閒書。雖然沒有中文翻譯,不過兩書的英文都算是容易閱讀。如果對蒙古有興趣,想要看看非官方的蒙古介紹,順便想練習英文的,非常推薦從這兩本書入手。